一般非跑者聽聞馬拉松的距離,都會覺得能夠用雙腳跑完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,更別說是「超級馬拉松」賽事,超越42.195km,50km甚至100km,一連跑上12小時或24小時的超長耐力賽,這不只考驗平時有沒有扎實的訓練,更是人體極限與意志力的對抗。
超級馬拉松賽事是什麼?
一般來說只要超過42.195公里(全程馬拉松),都稱為超級馬拉松(簡稱超馬),另外還有12小時、24小、更長時間的耐力賽,或是大家常聽到的極地馬拉松、撒哈拉沙漠長征也是需要克服極端氣候的超級馬拉松賽事。
為什麼有些人喜歡「挑戰」超級馬拉松呢?
- 鍛鍊意志力
- 突破個人極限
- 追求獨特的經驗
- 享受跑步的樂趣
國內超馬好手陳彥博曾形容超馬:「每一次的賽事中,不斷的潰堤、不斷的崩潰,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更加勇敢,每次崩潰都讓我變得更勇敢。」在長時間的競賽中,與自己對話、用意志力說服自己突破,最後迎來挑戰成功的成就,這也是超馬運動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。
穿越極限的勇者 陳彥博
延伸閱讀:林義傑率台灣隊奪2025年智利極地超馬官方團體冠軍 報導
超級馬拉松比賽的推手-郭豐州理事長介紹
在台灣,有一個熱愛跑步、也是超級馬拉松賽事的重要推手—超馬協會理事長郭豐州,他曾說過:「馬拉松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,超馬則是一場與信念的戰鬥。」
經營中華民國超馬協會並且致力於將「綠色賽事、永續賽事」概念落實於路跑活動中,於台灣各地推廣綠色賽事、分享經驗,近幾年超馬協會與漸凍人協會合作,鼓勵參與賽事的選手小額捐款做公益慈善,共同照顧病友及家屬。
延伸閱讀:關於超馬協會的報導
Source from 超馬協會官網
超馬協會的目標-永續賽事的經營
超馬協會長期以「3R」為原則執行:Reduce減量、Reuse再利用、Recycle回收,並往6R邁進,新增: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、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、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。
協會內設置「永續發展委員會」,在永續發展的實踐過程,超馬協會以「推展超馬運動、結合運動與公益慈善、發展運動國民外交、落實綠色賽事概念」為核心。2025年第一季在運動永續推動的工作上,制定了「淨零碳途徑」,預定於2031年達到淨零碳。目前中華民國超馬協會,也是全台灣唯一有ESG認證的協會。
文洋獎盃與超馬協會
超馬協會與文洋獎盃長期合作,在推廣永續賽事的道路上,一同設計多款環保獎盃,利用回收物資重新創作設計,變成超級馬拉松選手們的榮耀紀念品。
超馬協會環保獎盃案例
(1)冬山河超級馬拉松
賽道平緩,是許多人初次挑戰超馬的賽事首選,沿著冬山河畔慢跑,風景美不勝收。
冬山河超馬的獎盃設計是由回收木作為環保獎盃的基底,獎座上方的半圓造型以雷射雕刻的方式刻上活動主視覺,木質獎座身上鑲嵌銀色銘版,整體造型簡單、質感樸實。
個人PB紀念獎座也是利用回收木切割成方塊狀,加上雷射雕刻,資訊刻印在表面。每一座環保獎盃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木紋。
(2)北宜超級馬拉松
北宜超馬全程約55km、爬升1164m,從碧潭新店國小到宜蘭礁溪,對跑者來說連續爬升小有難度,但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許多國外超馬好手挑戰。
北宜超馬的獎盃獎牌一樣用回收木為基底製作,以最簡約的形式呈現出材質的不同變化。
(3)台北超級馬拉松
台北超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48小時暨24小時場地繞圈賽事,分成48小時、24小時、12小時、6小時及不同的各時段接力賽組別。
台北超馬環保獎盃的設計上,將回收木板切割成橢圓形,如同賽道場地的造型,並且使用環保油墨數位UV印刷活動主視覺。
(4)棲蘭越野賽
棲蘭超馬一共有6種賽程,100公里、80公里、50公里,到25公里、10公里與5公里,長短距離組別都有。
賽道於棲蘭林道,其中100公里折返點位在170線林道末,高聳的『臺灣杉三姐妹』是臺灣高山森林的生態指標代表之一,除非參與賽事,平時是沒有機會親眼見到親眼見到山林美景。
切割成幾何塊狀、像是神木般造型的環保獎盃,在右下角放上神木剪影,表面鑲嵌金色銘版;參賽紀念獎盃則是放上縮小的跑者剪影互相呼應。
(5)陽明山超級馬拉松
陽明山超馬舉辦時間常常遇到寒流,陡坡加上長距離硬比賽,被跑友戲稱「崩潰嘴超級馬拉松」,賽事有六種公里數:63公里、50公里、全馬、半馬,以及短距離10公里與5公里,起點從士林至善國中出發一路跑向陽明山大屯火山群、風櫃嘴、焿子坪再折返。
陽明山超馬環保獎盃將回收木切割為「山」的幾何造型,表面一樣使用雷射雕刻出活動主視覺搭配金色銘版。
五款超級馬拉松環保獎盃設計,雖然材質與設計手法本質上是相同的,但卻保有不同賽事的特色與元素,回收木最難得可貴的就是獨特的木色與紋路,讓每一座獎盃都有不同的樣貌,就如同每一位跑者,本質都是跑步,但在長距離的賽事中,可以依照自己的個性與身體狀態跑出不同的賽道風景。
超馬協會在永續賽事及ESG的理念不斷努力實踐,文洋獎盃很榮幸與超馬協會長期合作,為永續賽事盡一份微薄之力,為每場賽事留下更有意義的印記。